当代美术批评中一个特指的名词——“新生代”,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的老师最初用在评述当时一批出生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而在90年代绘画创作成了气候出道成名的并且出自美术院校科班的青年画家的专有名词,后来被人们更广泛地用在谈论音乐及其它新的文化现象中了。 “新生代”画家最大的特征就是与“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建国前后的四、五十年代的“中生代”不同,那就是“新生代”越来越不安于“大集体”的生活现状。而是喜欢在他们自己一定的“小圈子”里,享受着后工业文明的快餐,汲取着后现代文化元素,创作出的绘画形象十分轻松,远远不同于也没有他们前人那些形象高大沉重。但千姿百态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嘻嘻哈哈”的标志性笑容。他们是比他们上一代幸福多了。那种良好个人感觉极大弱化了理想主义。 进入21世纪之初,在“新生代”之后,美术界又成长了一代新人,他们是从“大集体”、“小圈子”走出,更乐于构筑“自我”的新天地。他们驾驶“网络”快车奔驰在信息高速。在当今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新世纪之初,现代化最新成果的最先享用者自然又是他们——最年轻的一代:“后生代”。他们不仅在现代物质上敢于超前消费,营造充满色彩和活力的生活,在精神层面与“中生代”、“新生代”更是不同。 “后生代”的绘画作品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个性化,无论画面形式、还是内涵感触、乃至画法技巧都给予观者非常强烈的印象。取色鲜亮,但不是浮光掠影。强烈的视觉印象来自于他们画面非常的“自我形象”,绘画笔触真实而大胆显现出他们一代“后生”们的生存状态、审美取向。 他们的聪慧敏感和扎实功底使他们能从容不迫地去从当代多元文化观念和日新月盛的技法中提炼出适合打造非常自我的艺术语言的元素,真实的表现出他们即不同于前人,又与同代人的差异之处。他们这一代没有重大“使命”的巨大压力,也不受“圈子”的约束,不管别人怎么画,而是怎么画出“自我”才是终极目标。他们的作品轻松透明,富有质感而不浮浅。“后生代”不是没有思想的一代。在新时期宽泛的文化视野、丰富艺术形态里,他们只是追求的目标更具体、更真实。 他们是真实的,他们也是真诚的,不仅是作画,还是做人。他们不喜欢“假”的,特烦“装”,就如他们特别讨厌“假唱”,哪怕是沙哑的嗓音和刺耳的电声,只要是自然自在,自我原创,那才是他们最喜欢、最称道的。因为他们是“后生代”——非虚伪的一代。 “后生代”是指继“新生代”之后崛起而倍受关注的出生于“文革”始末画家。本世纪初,广州、深圳首先举办过以“后生代”直接命题的两个油画展。当前的艺术市场,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市场正十分火爆的“新生代”腕级画家,还有在后快速驶入市场快车道的“卡通一代”,再就是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中间的“后生代”,正是“后生代”画家以他们不断生长的强劲实力,展示出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成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出生于“文革”始末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后生代”画家,对于先于他们出道的“新生代”画家来说,是一代“后生”新人。他们成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几乎没有“新生代”动荡之艰辛,直接而完整的受到良好的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有的是从少儿美术班、美院附中、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充分接受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他们聪慧敏感,充满活力,比他们的师长更具创新意识。他们成长的烦恼中已无“衣食之忧”,他们成长在一个好好读书的年代。他们既没有前人生活甘苦的切肤之感,也没有象后来的“卡通一代”过早体会市场竞争之忧。他们自由自在地读书、绘画,平心静气地思考、创作。他们喜欢真实而透明的生活,观察别人同时反观自己,让自己变的更透明更真实。他们不断地审视着自身的成长及文化背景,从多元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寻到适合个人表现方式的切合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视野和语言形态”。 “后生代”画家作品表现的情感心路和生活痕迹显然不同于后来的“卡通一代”的另类、玩酷,也不同于先前的“新生代”腕们的那种玩世调侃,而是着重于自然的生活,追求艺术的纯粹。他们在生活里、创作中,寻找纯粹感受快乐,“还原绘画纯粹求美的初衷”,“后生代的作品大多与“时政”无关,但并不远离生活。他们描绘生活中的触动、显现心中的亮色。情感的波澜及心灵深处的感悟都一一表现出来,他们在喧嚣和繁华中寻找静谧。虽然他们没有“新生代”腕级画家的大牌感觉,也没有“卡通一代”的快速商业化的惊喜,但他们不是漂泊的一代,更不是无根的一代,“后生代”是稳健走向成熟的一代。他们的青春不是“残酷”的,是阳光透明的,是非虚伪的“后生代”······ 发表日期: 2006-06-18 13:24 移动端在线客服 https://qidian.qq.com/module/service.html |